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第214章 内忧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楼枯.QD 5669 2023-02-18 10:27

  经过小半年的角力,韩遂最终还是踏进了长安城的大门。

  李轨给他的接待规格很高,基本是按王侯的标准来的,曹仁摘下的大将军的帽子也送给了他,这比他结拜兄弟马腾当年进京时的待遇可要高多了。

  这些当然是做给那些尚未归附者看的,李轨的意思是朝廷如此礼遇地方诸侯,大家伙差不多就来投降吧,妙香台的地都快卖完了,来晚了就只能买二手房了。

  京城的二手房水很深,千万不能等闲视之。

  因为所给的待遇远远超出韩遂的预期,所以在接收凉州问题上韩遂还是很配合的。

  能刮的地皮已经刮了,老百姓、官员和军队都得罪完了,自己已经没什么好留恋的了,倒不如识相点。

  现在的韩遂眼睛里就只剩下钱了,他相信钱能通神,只要有钱他就能重造一个奢华强悍的韩氏家族。

  所以他刮干了地方,带着万贯家财来到长安,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凉州和一群怨恨他的官吏。

  但他所面对的除了鲜花和笑脸,还有无数双觊觎的目光。

  韩遂不是傻子,京城的虎狼太多,不打点好那是寸步难行啊。

  他之所以这么用力的刮地皮,不就是为了京城的各路虎狼吗。

  但他们的胃口还是远超韩遂的想象。

  韩遂有些后悔了,于是他同意了长子韩方“故乡三月游计划”。

  李轨不相信区区一个韩方能把凉州的天翻过来,但这毕竟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李轨当然知道问题出在哪。

  为了顺利接收凉州,李轨借周兴的嘴告诉京城的各路虎豹们,叫他们暂时忍耐些,别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匪似的,见到个有钱人就要绑回来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这里是长安,大汉的国都,拜托大伙儿文明一点,矜持一点好吗。

  谁要是这个节骨眼上给他找麻烦,那他的麻烦就真来了。

  话是传出去了,何去何从,让他们自己掂量着办。

  对于接替韩遂的人选,李轨最先打算让夏侯惇去,相比夏侯渊,夏侯惇要靠谱的多。或者是李典、颜良、于禁、庞德。

  但这几个人除了夏侯惇,剩下这几位李轨又都觉得缺了点什么。

  若是夏侯惇的话,邺城又交给谁?

  而且夏侯惇是预备着接替张辽的,把他派到凉州去,三五年间也回不来,那谁来接替张辽?没有张辽,谁来帮他打孙策,打刘表?

  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李轨,直到有一天捧日军自己跳出来在丞相大人面前狠狠地丢了一回脸。

  太史慈,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吗?

  把太史慈派到凉州去,让他好好凉快凉快,同时彻底改造捧日军。

  一支军队承平太久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他都会不可避免地腐朽掉。

  捧日军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跟他李轨是有重大责任的,当初马超替代太史慈镇守陇右时,他真不该下令捧日军撤入关中。从艰苦的边关撤回安稳的内地,这支军队立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腐朽下去。

  为了这支光荣军队的未来,李轨决定把他们再送回边关去。

  他任命太史慈为凉州都护府长史兼武威都督府大都督兼武威太守,下令捧日军开赴凉州,镇守边关。

  这一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太平日子过久了,军人已经没了斗志,没了责任,满脑子都是享乐思想,他们畏惧战争,畏惧艰苦,仇视一切破坏现有安逸生活的举动。

  他们发动“兵谏”,把主将太史慈软禁了起来,要求他上表丞相,请他收回成命,遭到太史慈的严词拒绝后,一些极端的家伙居然要加害太史慈。

  事件发生后朝中议论纷纷,多数人主张跟叛军谈判。

  把禁军都逼反了,这影响多不好啊。

  而且真的叛乱,那多可怕,祸起肘腋,真是要命的很。

  李轨没有理睬这些议论,他一早就下定了决心,绝不向这伙叛军妥协。

  他下令关西商社立即行动把太史慈营救出来。

  几万叛军大营里救一个人,这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也就是关西商社,天下没有第二个组织能完成此壮举!

  命令下达的第六天,太史慈回到长安,他是被装在一口棺材里运回来的。

  关西商社把他救出来后,叛军像疯了一般追杀他,最后不得已只能把他塞进棺材里。棺材是下了钉的,太史慈连续三天就靠一口参汤吊着。

  救出太史慈后李轨果断地调动了拱辰军前往平叛。

  叛乱者遂发动了兵变。

  捧日军驻防的整个关中西部地区都发生了叛乱,零零散散的,规模不大,但影响极坏。

  先是各地诸侯开始蠢蠢欲动,李轨能把自己的亲军逼反,这该是多混蛋啊,这个时候不背后插刀更待何时?

  孙策第一行动起来,水陆并进渡江攻占了扬州州牧治所所在地历阳。

  刘表也在南阳宣示了自己的存在,不过被曹仁扇了一耳光后就老实多了。

  辽东的公孙度也认为机会来了,关中禁军发动叛乱,说明李轨已经对军队失去了控制,下一步他就该调张辽和华雄入关平叛了吧?

  要不,趁乱把山海关占了?

  在山海关被华雄一顿暴捶之后,公孙度彻底清醒了,他灰溜溜的退回辽东,不久之后就一命呜呼了。

  继承人公孙康是个明白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算李轨不行了,那张辽和华雄又岂是好惹的,他们随便伸一条腿过来,也要压死一大片生灵啊。

  公孙康遣使进京,向李轨称臣。

  李轨把使者骂了一顿,觉得不过瘾,就又遣使去辽东,当着辽东官吏和高句丽、扶余使者的面把公孙康狠狠地骂了一顿。

  这使者出山海关的时候就做好了一死的准备,所以骂的时候格外来劲。

  本想激怒公孙康让自己来个痛快的,没想到公孙康至始至终趴在地上一声没吭,被他骂完之后居然还擦了把脸上的汗,紧张的语无伦次。

  使者被他的演技惊的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不过骂归骂,李轨最后还是承认了公孙康辽东之主的地位,公孙度的政治遗产都交由他来继承了,他要付出的并不多,一是名义上做大汉的臣子,其次就是没事别瞎捣乱。

  公孙康一一答应了下来,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还把自己的兄弟公孙恭送到长安,入太学读书。

  几路诸侯起兵,看似很快就都摆平了。

  但李轨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若内部叛乱迟迟不能讨平,他们一定会再有动作,那时节可就不是这么小打小闹了。

  而内乱不仅仍在继续,而且有扩大的趋势。

  长安城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有人已经开始出货跑路了。

  众人都劝李轨尽快调曹仁率河南军入关中平叛。

  李轨笑道:“这叫高射炮打蚊子,区区几个叛贼有何惧哉。你们信不信,我只需动用武备学堂的学生军就能制服他们。”

  众人不敢不信,也不敢真信。

  李轨冷笑了一声,给武备学堂下了一道手札。

  靠山营奉命出击,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叛乱。

  李轨闻讯大喜,在京西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对所有平乱有功人员给予嘉奖,所有参与平乱的武备学堂学生加一等功勋,发给勋章。

  勋章是李轨亲自设计,由内府监造的。

  铜质的小家伙,重约一两。

  这个铜质的小圆牌牌很快就成为军中人人渴望得到的圣物。

  因为每块牌子上都刻着战役的名称、功勋等级和个人的姓名。

  这是对个人功勋最高的肯定。

  更重要的是这块小牌牌是丞相大人在极庄重的场合,当众亲自发到每个人的手上的,这份荣耀岂是一般?

  由武备学堂师生组成的靠山营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讨平了叛乱,在铸造一个传奇的同时也彻底暴露了禁营的腐朽没落,连李轨的两支亲军都腐朽成这样,其他的就更别提了。

  联系到皇帝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西禁苑马场练习弓马骑射,并在禁内养了一支几十人的私人武装力量。

  李轨隐隐感到了一阵寒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