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先前的风气

信史的沟与壑 职官

先前的风气 穆涛 1747 2022-11-24 17:30

  古代的职官,基本上一个萝卜一个坑。

  没有坑的萝卜,叫散官,相当于今天的巡视员和调研员。个别皇帝,因为特别重视某个坑,也有不安插萝卜的特例。但更多的皇帝,喜欢给自己偏爱的萝卜额外挖个坑。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三字经》里说的《礼记》六官是“天官(大冢宰)、地官(大司徒)、春官(大宗伯)、夏官(大司马)、秋官(大司寇)、冬官(大司空)”。职能与职位对应着后朝的六部:吏部(天官,掌官吏任免、铨叙、考绩、升降)、户部(地官,掌土地、户政、赋税、财政)、礼部(春官,掌典礼、科举、学校)、兵部(夏官,掌军政)、刑部(秋官,掌刑法、狱讼)、工部(冬官,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

  战国时候,诸侯国君下设相将,分掌文武二柄。秦朝在丞相府、太尉府之外,设御史大夫寺,御史大夫是皇帝的秘书长,兼管监察,旨在分散相权。到秦二世时期,这一招失灵了,相权控制了皇权,这是秦朝早天的原因之一。后朝汲取惨重的教训,把削弱相权作头等国事对待。曹丕(魏文帝)把尚书改为外围的执行机构,设置中书监,参掌中枢机密,类似今天的书记处。南北朝皇帝担心中书省做大做强,以近侍为班底,设置门下省,形成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的制度,中书取旨,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事国政。

  中国旧的官吏史,一多半是皇帝与宰相的钩心斗角史。李世民制约相权的办法比较灵活,也有创意。他自己任过尚书令,且是在这个职位上取得天下的,因而他的任上这个职位长期空缺。在中书令和侍中之外,随机设立机动职务。他是“秘书政治”和“顾问政治”的发明人。具体做法是,给能力强但职位低的官员加授“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参议政事”之类的头衔,掌握宰相实职。今天的**机构,也有“参事”这样的职位,但仅仅是政治待遇,是虚位。在唐朝,参事是真的参加国策的制定与执行的。相当于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亚洲政策顾问”,纵然不是一言九鼎,四五鼎还是有的。

  台官和谏官也在中国旧政治的核心区。台官是监察官,对百官进行纠弹。首长叫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明清的监察机构叫都察院。御史台又称宪台,肃政台。谏官对皇帝进行规谏,西汉称谏大夫,东汉称谏议大夫。到宋代之后,台谏合流,枪口一致朝向百官,对皇帝的制约就不复存在了。

  宋代是中国旧政治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弱势的皇权是可动摇的,比如赵高之于秦二世,王莽之于汉平帝,李世民之于李渊。宋代之后,皇权遮天蔽日,再低能的皇上也是高枕无忧的。

  《礼记》里有一句话:“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在现代的解释里有误区,被曲意为蔑视百姓,官吏享受特权。《礼记》的原义是,对平民百姓不要强调礼的形式,穷苦人家没有那么多讲究;对违法的官员不要强调刑罚的形式,该撤就撤,该杀就杀。但批倒则已,不宜批臭。身可败,名不必裂。昭示违法官员的斑斑劣迹,会伤及国民对国体的信任。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进**任职,一国的政权该交付与哪些人,是国家的第一要义。以前的好朝代在这件大事上都是做得好的,这是盛世的基础。以前选人才的旧办法,是察举制、清议制和科举制。今天是选举制,也有公务员考试制度。制度是一回事,但把制度实施好是另一回事。以前的好朝代里,旧官吏的任职,资格与资历的界定是比较清楚明确的,什么样的人做县太爷,什么样的人任职州府,基本透明,守着一个大准则。今天社会昌达,公务员水平都高,不讲究这个,也不太在乎这个。旧官吏俗名叫“父母官”,今天谦称人民公仆,从这一点上去看,区别真是够大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