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先前的风气

旧砖与新墙 敬礼

先前的风气 穆涛 1540 2022-11-24 17:30

  礼是规矩。敬礼,是对规矩有诚心,生敬意。

  普通人遵守规矩是一个人的大事,君王守规矩是一个国家的大事。《礼记》和《左传·昭公九年》里均记载了一件劝谏君王守规矩的旧事,《左传》是史书,只扼要记事,不陈情。《礼记》里的描写则鲜活生动。

  这件旧事涉及五个人,晋平公,晋国之君。荀盈,晋国老臣。师旷,晋大夫,大音乐家,盲人。如今的音乐,用于娱情娱乐的多了,在古代,主要应用于国体国仪,诸如祭祀,军队出征,田猎等天子及诸侯一年田猎三次,具体名称叫春搜,秋狝,冬狩,夏季是农忙期,停止田猎。“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以前的乐官,是重臣。李调,近侍,相当于晋平公办公室主任。杜蒉,晋平公的厨师长。

  老臣荀盈去世了,尚没有下葬。晋平公在寝宫饮酒,师旷、李调侍坐,且击钟奏乐。杜蒉听到钟乐声,疾步跑进寝宫,“历阶而升”,一步两个台阶。进殿后,先斟满一杯酒,请师旷饮,又斟一杯酒请李调饮,第三杯斟满,自己坐正身子,面向北一饮而尽。三杯酒之后,起身向外走。

  晋平公叫住杜蒉,说:“我看出来了,你刚才的行为,寓意是开导我的。你为什么让师旷喝酒?”“子日卯日是商纣和夏桀的忌日,君王在这两天要警醒自己,是不能饮酒取乐的。国之重臣居丧未葬的特殊时候,比这两个日子更重要。这些老规矩师旷大人是知道的,因此我罚他一杯酒。”

  “你让李调饮酒的原因呢?”

  “李调大人是您的近臣,您的‘一饮一食’,都不该‘忘君之疾’。”

  “你自己又为何饮呢?”

  “我只是个厨子,越职劝谏君王,干涉国家大政,我该自罚。”

  晋平公说:“我也有过错,给我斟满一杯酒。”杜蒉把酒杯洗了,斟满一杯,高高举起献上。晋平公饮毕,对左右说:“即使我死了,也要把这个酒杯保存好。”这就是“杜举扬觯”典故的由来。

  晋平公被誉为明君,功在长于纳谏,用老百姓的话说叫“吃劝”。还有两个名典故,都跟师旷有关,一是“炳烛之明”。晋平公问师旷:“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回答:“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另一个颇具戏剧性,一天,晋平公宴请群臣,估计喝高了,便口无遮拦着感叹:“当君王好呀,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话音才落,师旷抄起案上的琴就飞砸过去,晋平公一闪身,琴撞在墙上烂了。晋平公问:“太师,你要砸谁?”“刚才有小人在我边上胡扯。”“是我呀。”“那这种话不该是人君说的。”左右要治师旷犯上之罪,晋平公当即制止,并且说:“我今后要以此为戒。”

  我们中国以前自诩为“礼仪之邦”,这话没错,因为规矩具体,礼数清晰。后来对礼失敬,诸多规矩被当成“四旧”砸个稀巴烂,大的规矩失于朝野,摆不上台面的潜规则就冒出来了。再这么说,就有点自炒之嫌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