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第330章 诸葛亮的来信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楼枯.QD 4481 2023-02-18 10:27

  陆逊现在也很苦恼,他虽然围住了李丕,但郭淮这个年轻的老狐狸却并不肯上党,围点打援的计谋落空了。

  鱼头台上的李丕怎么处置呢?

  这段时间他收到了很多书信,有催促他尽快下手的,有劝他不要莽撞行事的。

  让他惊奇的是诸葛瑾、诸葛亮都给他写了书信来。

  诸葛瑾叫他以大局为重,三思后行,怎么做,没说。

  老头子心眼多,在哪都不会留下把柄给人逮。

  但字里行间却是劝他暂缓动手,看看形势再说。

  这当然没有错,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诸葛亮的书信却就锐气十足了。

  陆逊看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诸葛亮在信中跟陆逊说李丕是大卫皇帝李轨着力培养的接班人,因为不够稳重所以落入了您设下的罗网里,您有权力杀了他,也有权力俘虏他羞辱他,并威胁他的父亲,但我以一个盟友和老朋友的身份告诫您,您果然这么做了,对东吴绝对是一个灾难。

  一旦李丕不能晋位太子,承继大统,那大卫最有希望做太子的只可能是在李沁和李建中间选一个人。大卫建国不久,内外形势不稳,李轨不可能选一个幼子为太子而让全天下忧心,他会让李沁当天子,将来继承他的江山。

  果然是这样,那么您的麻烦就来了,当年您负责的秘密组织在洛阳设计陷害李沁的事,李轨不可能不知道,就算当时不知道,现在不知道,等吴国败亡自会有人让他知道。李沁一旦做了太子,李轨一定会把这件事公之于众,为太子洗白污点。

  那么问题来了,李沁受了这么多年的苦将来向谁来讨还?

  他一定会打着为大哥报仇的幌子残酷对待江南的百姓,到时生灵涂炭,这是谁的罪过,难道不是您的吗?

  所以何去何从,还请大都督三思而后定。

  陆逊望着信笺,半晌无言,他在执掌大都督之前,曾为吴郡名士,年轻时受到权力的蛊惑参加了孙坚组建的一个秘密组织,曾短暂潜伏在中原。

  那时候李轨的地位尚不稳固,众人觉得害死李沁断了李轨的继承人,会动摇李轨的根基,而且还会让他们内部陷入互相猜忌的泥潭。

  所以陆逊亲自策划并指挥了在洛阳北郊陷害李沁的行动。

  当年这么做完全是在一种使命的驱使下,目的是搞乱李轨内部,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以为这件事已经被人遗忘了,没想到还是被诸葛亮给翻了出来,诸葛亮在信里说的很客气很隐晦,其实就是想告诉他,这件事李轨未必知道真相,但他却是知道的,如果自己不照着他的意思去办,那么他一定会把这事捅给李轨。

  到那时……

  陆逊打了个寒噤,如果自己真的把李轨苦心栽培的继承人给毁了,下一步他一定会百倍千倍的报复。

  他想到了孙权,在苦心栽培的继承人孙登死后,这个老人那种歇斯底里的疯狂,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啊。

  那时节,自己固然是首当其冲,性命不保,祸及族人。

  更有千千万万的江南百姓也因此遭受劫难。

  那么悄悄的把李丕放了?这显然也不现实,自己苦心设计把李丕困住,上下都盯着呢,这个时候谁敢放水就是与整个东吴为敌。

  这是自己万万担当不起来的。

  何去何从呢?

  陆逊苦思了一夜,终于有了计较。

  ……

  这期间为了营救李丕大卫朝廷进行了总动员,淮南大都督李典也在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这一天从事引来两个人,一个叫贺远,一个叫贺近,乃是堂兄弟两个,两个人在东海上干些一本万利的小买卖,他们走私的不是军械,因为他们没胆,也不是走私私盐,因为没钱,他们走私人。

  大卫的人在大卫犯事了,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给他们哥俩一笔钱,他们负责把人平安地运送到江南,反之亦然。

  这种人跟搭救太子爷有什么关系呢,李典欲待不见,但转念一想,又把二人召了进来。贺远、贺近兄弟倒是快人快语,他们自承想投效在李典门下谋个出身,条件嘛,就是帮助李典运送一支突击队在江南的某个地方譬如吴郡境内登陆。

  李典心里咯噔一下,但不露声色,反而冷笑道:“凭你们一次你能运几个人?”

  贺近道:“八十人。”

  李典冷笑道:“区区八十人过去……送人头么?”

  贺远道:“只要大都督肯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愿意说服东海十三寨的弟兄投军报国,冒险助军,运送两千人在吴郡登陆。”

  李典道:“两千人也不济事,至少得五千人。似你们这些人,恶事做绝,想要清白,不为朝廷出大力那是痴心妄想。”

  贺远、贺近兄弟嘀咕了一阵。

  贺远道:“请大都督赐皇榜一札,好让船上的弟兄们相信。”

  李典当即书写了一份手札交给二人,许登陆成功之日,赦免众人的罪过。

  二人大喜,立即回去准备。

  贺家兄弟其实是一大帮海盗派来跟李典谈判的代表,这帮海盗的实力倒是不可小觑。且他们中亦有高人,过去南北敌对,他们游走于两国之间混口饭吃,如今大卫百万大军压境,江南危若累卵,一旦大卫平定了江南他们到哪吃饭?统一之后的朝廷能不派兵清剿他们?

  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投奔强者谋个出身了。

  也就是李典资历老,胆子大,换成一般将领还真不敢答应他们呢。

  私自跟海盗勾结那可是重罪啊。

  ……

  这期间东吴内部却又发生了一些动荡。

  孙登死后一年,在风雨飘摇的大背景下,孙权册立了新的太子。黄龙十二年的初夏,孙权立其三子孙和为太子。

  这却引起了孙权的另一个儿子鲁王孙霸的不满,兄弟俩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朝中大臣被迫分班站队。

  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等人支持太子,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等则支持鲁王。

  孙吴内部的分裂给了李典以可趁之机。

  初夏时的吴郡美的像一座天堂,华灯初上,城西湖上就响起了靡靡之音。数十艘华丽的画舫飘在碧水上,把湖面照的跟白昼相似,湖边夜出纳凉游玩的市民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一郡的繁华尽在这一地。

  突然之间,城东烽戍上燃起了火警,说是有一支生力军突袭了吴郡东门。湖边的游客有些惊慌,一些人开始回城躲避,但更多的人却不以为然,今年收成不好,常有海盗自海上来劫掠,这些海盗很凶狠,杀人如麻的,但实力不济,一般就几十人,最多几百人,一群乌合之众是无法攻破坚固的吴郡东门的。

  而且吴郡的城南和城北都有兵营,也无须担心他们绕道过来劫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