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第340章 我有四个首都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楼枯.QD 5461 2023-02-18 10:27

  李轨又对郭佚道:“这次真亏了你能当机立断,到底是杀敌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过去我错待了你们。”

  郭佚道:“怎敢要你这位皇帝老爷认错,只望你别嗔怪我擅做主张撺掇皇后娘娘调王俭进宫就谢天谢地了。”

  李轨道:“王俭不错,以后可以重用。丕儿在江南表现不错,时间也差不多了,该是让他回来的时候了,你说呢。”

  郭佚惊道:“这个可问不得我,我一个妇道人家晓得什么,我只知道做父亲的应该疼爱孩子,孩子多了,可不能偏心哟。”

  李轨就望了眼闻莺,讪笑道:“你说的是,把李玖也召回来吧,听说这些年他在北海还算老实本分。既然心性已经得到磨炼,是时候给他点正事做了。”

  于是诏令晋王李丕回京,封李玖为北海王,召回京城另有任用。

  王俭应变有功,重赏。

  至于班成,却是自作孽不可活,被处以极刑,家人籍没为奴,倒是一点机会也没给他。

  这桩案子因为涉及皇族隐私,故而只有京城极个别人知道,便是凌嵘这些人也知之不详,也没人敢随便打听。

  李丕回京后不久就被任命为尚书左丞,过了不到半年,就被册立为太子。

  北海王李玖同时晋封为辽王,司职京兆少尹,却无甚具体执掌,只是一个虚职罢了。

  李丕做了太子后,李轨许其在长乐殿随班学习,以太子的身份参加小朝会,李轨的交代是多听少说,最好不说,但每次小朝会后李轨都会单独留他下来,询问他对一些政务的看法,许他讨教一些政务方面的问题。

  李丕是个很好学也很有悟性的人,进步的很快。

  李轨也就试着让他具体处理一些政务,譬如太原一带遭遇蝗灾,粮食普遍歉收,朝廷准备减免税赋给予赈灾,但有人举报说太原地方官夸大其词,上下勾结,目的是要套取朝廷的赈济款。

  李轨责令相关部门派员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却是截然相反。

  这意味着总有一方是说了谎的。

  李轨就给了李丕一个处理具体问题的机会,叫他具体承办这件事,李丕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搞清楚了事实真相,拟定了处理意见,呈递给李轨过目,李轨觉得意见尚可,便同意了他,让他以太子的名义处理这件事。

  李丕叩头道:“太子也是儿子,只该奉行孝道,随班学习是父皇的恩赐,怎敢干预政务,请父皇收回成命。”

  李轨觉得李丕这么做还算稳妥,哈哈一笑,便同意了。

  有一个得力的儿子做助手,李轨轻松多了,春去夏来,李轨赶在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来临之前离开长安前往洛阳。

  昭告天下,留太子李丕为西京留守,镇守长安城。

  东都的建设已经颇具规模,城内街道横平竖直,顺畅开阔,用石头铺设路基,上面铺设细碎的石子,用粘胶压平,这样人走车轧都没有问题,晴天雨天一样方便。街道两边有行道树,炎炎夏日可以遮挡阴凉,可以降低噪声污染,可以吸附尘埃。

  街道两旁有青砖铺设的人行道,街道下面有地下排水沟,街道整洁平整,颇有些现代化的气息。

  但洛阳的主干街道两旁并不热闹,分布在街道两旁的里坊都用围墙围了起来,每座里坊都开辟有至少两座坊门,入坊之后是横平竖直的坊内街,街道两边商铺林立,热闹非凡。

  整个洛阳有东、西、南、北四大市场,全部都建在城外,这是全国性和区域性质的批发市场,而城内并无专门的市场,城内的商业区主要集中在坊内,便利居民生活。

  贫富差距和阶层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李轨倒没有任何回避,长安城里是如此,洛阳城里更加明显,这座城是一座高贵之城,高昂的房地产价格使得这座城市变得一点也不宜居,人口多年没有增长,城市活力陷入可怕的停滞。

  李轨觉得这样很不好,一座没有生气的城市是没有价值的。

  如何为他一手缔造的王朝东都注入活力呢。

  李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在洛水的南岸再起一座新城,定位是平民之城,务求房价低廉充满活力。

  这种动人奶酪的事是很得罪人的,即便你是一个皇帝,也不可以为所欲为,李轨为了让人们没有那么多牢骚,三次修改了南城的规划。

  既然是平民之城那配套什么的就要差点,与北城相比落后个两千年又何妨。

  所有新的设计理念在这座江南之城里都没有使用,这么做直接降低了江南之城的房地产价格,生活什么的也的确不甚方便,但有一样这里地租便宜,这不仅有利于市民的聚集,同时也避免了被北城的那些高官贵人们打搅。

  北城的贵人们是很善于炒房的,他们炒遍了整个国家,却唯独对江南的那座新城兴趣不大,因为在穷人区投资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会动摇自己的阶级属性,这无疑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李轨用这种方式庇护着向往美好生活的平民,收获的却是满满的质疑。堂堂的国家东都居然出现了这么大面积的贫民区,简直是整个王朝的耻辱,让来东都游历的外国友人,番邦使臣怎么看,这完全是砸招牌的事。

  国家的都城就应该富丽堂皇、华丽雍容,一个在首都连房子都买不起的人那他就是低端人口,就应该被清理出去。

  面对这些质疑,李轨不动声色地组建了一个特别税务调查小组进驻东都为京城高端人士服务,挨家挨户的登门拜访,而且不收服务费哟。

  东都高端人士的傲娇其实是有道理的,国家财富大半集中在两京,其中相当部分都附着在固定资产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价格高到离谱,使得他们的财富急剧飙升,对后来者完全可以用俯视的目光予以鄙视。

  这种强干弱枝的做法对统治者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财富的高度集中让核心地区热的烫手,做什么都处于高危之中,让偏远地区凉的寒心,干啥啥不成。

  当初设立两京的目的是分散风险兼带振兴中原,战略上并无任何不妥,但现在大卫的国土如此广大,单单两京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

  在李轨的规划中,大卫的京城应有四个:

  一个是政治的首都,那就是长安。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代表的是皇家无上的威势,据一城而制霸天下,非长安莫属。

  一个是经济之都,那就是洛阳。地处天下地理的中心,汇集天下之财货,通达四海,惠及五江。得一城而握有天下经济命脉,普天之下唯有洛阳。

  第三个首都是预备首都,皇帝家的后花园,它应该是皇帝的龙兴之地,是皇族势力盘根错节之地。是潜龙伏渊的渊,是龙腾四海的海,是飞龙的栖息地。

  大卫的龙兴之地应该是幽州或者是辽东。但幽州太过靠近边境,又偏居一隅,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幽州并不适合做首都,而辽东现在甚至还处在他人的控制之中。

  所以李轨把自己的龙兴之地定在了太原,这个当然也是有道理的,他的发迹可不就是从做了并州牧开始的吗,太原是一块福地,封闭的地理环境和肥沃的土地足可以支撑一个预备首都的存在。

  大卫的第四个首都应该是进取之都,这个地方既能上通朝廷,又能下接地气,既是朝廷控制的核心地域,又应该少一些规矩,多一些活力,让普天下所有愿意创新的人们都到那边去,这里应当以创新者的姿态引领整个帝国的发展进步。

  这个地方应该在哪呢,李轨心中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扬州的吴郡,一个是交州的合浦郡,吴郡的优势是经济基础条件好,缺点是经济基础太好,地方势力大,排外不好弄,合浦郡人口少可以完全拿下,缺点是太远,经济基础也差。

  或者南海郡的番禺是更好的选择。

  究竟定哪个呢,暂时还没有结论。

  除了这四大首都,李轨还准备设立十大国家中心城市。

  单纯以经济而论,大卫的大城市有十个:

  长安:关中地区的核心城市;

  洛阳:中原地区的核心城市;

  太原:并州地区的核心城市;

  邺城:河北地区的核心城市;

  南阳:南阳盆地的核心城市;

  江陵:荆州地区的核心城市;

  寿春:淮南地区的核心城市;

  建业:江南地区的核心城市;

  番禺:岭南地区的核心城市;

  成都:蜀地当之无愧的核心。

  他们中有的已经确立了地区核心霸主的地位,有的正在做大做实,李轨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重点地区,也就掌握了大卫的经济命脉。

  李轨在这十个地方都设置了“促进地方农工商发展进步使”,简称农工商使,以地方长官兼任,负责劝课农桑,发展工商业,协同区域内的交通水利等规划建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