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第232章 十二总队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楼枯.QD 4258 2023-02-18 10:27

  一句话就把卓丢儿吓的够呛。

  这次南征虽然没能猎杀刘备,也未能取得荆州全部,但收获还是不小的,也初步实现了事前所定的战略目标,可谓功德圆满。

  事后李轨一口气封赏了许多人。

  卓丢儿也借着这个机会离开卫军回到禁营来。

  以武备学堂靠山营为基础,李轨一共训练了十二支新军,编制都不大,每军五百人,称之为一个总队。

  十二军就是十二总队,

  与禁营和卫军不同的是新军组织结构更为灵活别致,兵源基础是自各地的贡兵,但选拔标准比禁营更为严格。

  除了身体条件,还要进行文化课考试,不要求他们能提笔写文章,但识得几个字,会做简单的算术题却是标配,切莫小看这一点,这个时代因为教育文化的落后,文盲是大批的,军队的士兵绝大多数都是文盲和半文盲,军官也不能保证各个都脱盲,所以要求士兵都要识几个字实在是太难了。

  无奈之下李轨只能暗地里悄悄放水:只要略微识得几个字,有志于军旅发展,那就没问题。这个标准已经很低了,就算原本是个文盲为了应付考试也应该临时抱佛脚学几个字吧。

  只要他脑袋瓜够聪明,识得几个字又算得了什么呢。

  除非脑袋笨到实在没办法!

  不过那样的士兵就算身体再强壮李轨也不喜欢。

  打仗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支军队讲究的是集体合力,而不是靠那个单打英雄。

  因为选拔苛刻,所以兵员很少,反而各级的军官很多,官兵比例达到畸形的六比四,军官的数量比普通士兵要多。

  卓丢儿因为做过丞相的贴身卫士,上过军校,下过基层,经历过实战,立过功还坐过牢,所以勉强做了第三总队的副将。

  上任一个月后,在教军场再次见到了李轨。

  那时李轨检阅十二总队操演,演习完毕接见官兵时当众询问他在总队的感受。

  卓丢儿如实回答道:“藏龙卧虎,凶险的很,一刻不努力就会被人超越,不过我现在斗志高昂,我认为自己能扛过这一关。”

  李轨道:“这就好,他们都说十二总队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你怎么看?”

  卓丢儿道:“若是敌人,咱们不妨战场上练练,若是友军,我很大度不会计较太多,将来战场上他若有难我一定会拔刀相助。”

  李轨道:“还有人说总队里的人都是宝贝疙瘩,所以不能轻易拉出去打,打坏了损失太大了,你怎么看。”

  卓丢儿道:“总队是丞相手中的剑,不是给丞相看的花瓶。虽然太平年景,也请丞相习武不辍。”

  李轨道:“很好,又是一年的春季,北部边塞胡马啾啾,汉儿啼哭,就看你们的弓刀够不够锋利了。”

  新军的起点很高,组建它的代价很大,若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则就标志着这场军改的失败。

  李轨在后世没有当过兵,并不熟悉现代军队的组织和运作。但在这个新时代他从一开始就被扔在军队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他对军队的脾气已经十分熟悉了。

  他深知养军队的弊端,人员浩大,粮料供应困难,青壮皆在军中,工农商业都没办法发展,所以战事太过频繁,即便没有遭遇毁灭性的惨败也一样能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

  所以若能打造一支人数精悍,但战斗力彪悍的新军,哪怕单位所需费用高一点也不怕。

  同样在打仗,我只需动员十分之一的国民,而你却需要动员五成以上的人力,旷日持久的耗下去这胜负还用得着多说吗?

  新军改的核心就是压缩兵员,强化训练,走精悍的职业化道路。

  十二总队已经带着他的希望出发了,结果一个月以后就会知晓。

  塞外草原戈壁上的强盗们都是一窝蜂的入关抢掠,然后又一窝蜂的返回塞外草原。

  随着边塞防务的日渐升级,入关抢掠不再有诗情画意和英雄主义,每一次抢掠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在玩命。

  但有些事他们是不得不做的。

  因为塞北的贫瘠,饥荒,因为历久以来的传统。

  没吃的就去问农耕民族要,不给就抢,抢钱抢地抢女人,地地道道的强盗一族。

  李轨决定不再惯着他们的这些坏毛病,一旦遇到塞外游牧族入关抢掠,地方军队不再被动防卫,而是尽一切可能予以打击。

  李轨为此定出了高额的悬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英雄也需要物资鼓励嘛。

  鉴于襄阳的极端重要性,李轨设襄阳大都督,全权主持襄阳防务,既要守住襄阳城,又要择机打击江夏二刘。

  以文丑为襄阳大都督,荀谌为军师。

  统兵两万镇守襄阳。

  同时以夏侯渊为南阳太守,主持境内的剿匪工作。

  有人建议将夏侯渊和文丑二人的位置调换一下,夏侯渊为人主动激进,应该放在襄阳,这样才有助于打击江夏,而文丑相对稳重,留在南阳剿灭流寇更加合适一点。

  李轨自有自己的打算,江夏方面显然要减轻他们的外部压力,促使内部二刘矛盾尽快激化。南阳境内的叛乱虽然被平定,但上次杀的人太少,很多人对他是嘴服心不服,暗地里还在捣蛋,对这些人手段就要狠一些,文丑太过稳重,不适合干这种活,夏侯渊较为激进,干这事最合适不过了。

  “你是说他们一起敲诈蔡瑁,害的蔡瑁变卖了妙香台的宅子搬到了南城去住?”

  “目前看是这样的,他们设局骗蔡瑁买假古董,又哄他赌博,然后设局赢光了他的钱,还欠下了一大笔债。蔡瑁实在是没办法,只好变卖了妙香台丞相给他的宅子,举家搬迁到南城去住。现如今还欠着一屁股债呢。”

  李轨笑道:“蔡瑁是荆州大户,家底子不弱,不过在襄阳时走错了一步棋,大半家产让刘琮给吞了,在他投降朝廷的时候已经是个穷光蛋了。到了长安后又四处打点,仅有的一点积蓄也花光了,基本上就没什么钱了,便是妙香台那座宅子也是我让宋嘉出钱买给他的。”

  说到这,李轨微笑着问道:“那帮猴子为什么还要揪着他不放呢?他们看不出来他没钱了吗?”

  荀攸道:“他们知道蔡瑁家底被掏空了,可刘琮家底子还厚着呢,他是丞相重点关照的人,没谁敢动他,所以就敲山震虎,想通过吓唬蔡瑁逼刘琮拿点好处出来。”

  李轨道:“刘琮上当了吗?”

  荀攸摇摇头:“那孩子聪明的很,任你怎么威逼利诱就是咬死了一毛不拔,他们也拿他没办法。”

  李轨也笑了起来,对众人,吩咐班成:“回头叫周将军来一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