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第147章 夏侯渊的截江计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楼枯.QD 7746 2023-02-18 10:27

  李轨接过信来匆匆扫了一眼,对凌嵘说:“我们这位老大哥真是越来越小家子气了,眼睛只看着三丈远的地方。”

  预知吕布要跟袁绍开战,李轨试图等二人纠缠不休之际,与公孙瓒联手攻打袁绍,一举解决掉这个祸患。但公孙瓒却又一次退缩了,他借口要防御乌丸,拒绝了李轨。

  如果没有公孙瓒的配合,李轨暂时还真不敢对袁绍开战。

  他把芈林按照他意思拟的书信交给凌嵘看,凌嵘夸赞了芈林的好文笔,却建议李轨道:“不妨也邀请陶谦、袁术、刘表、刘备、张绣一起来,丞相行事光明正大,要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嘛。”

  李轨赞同这个意见。

  陶谦、袁术、刘表都是一州的州牧,理当邀请,张绣的颍川是陈留的邻近,又逼近洛阳,不想他闹事最好也带上。

  至于刘备嘛。

  李轨眉头皱了一下,旋即就明白了凌嵘的意思,借这件事正好离间他跟陶谦。

  好计谋啊。

  信是发出去了,即便是八百里加急,也不可能那么快。

  这期间李轨和张辽、夏侯渊再次研究了攻取河内的计划。

  “还是不妥,取河内易,但要守住它就难了。我们不能因为一城一地的得失而陷入战略上的被动,这是蠢人做的事。我不会做。”

  张辽是赞同李轨的意见的,取河内易,但要守住它就很难。因为一城一地的得失而使得整体陷入被动,这不合算。

  夏侯渊黑着脸盯着沙盘,忽然他抬起头来,对李轨说:“袁绍、吕布相争,袁军主力在邺城,若要出兵,必走济阴郡。丞相既然下不了决心打河内,末将愿追随丞相去陈留,担当警护。”凌嵘却问:“将军是一个人去,还是带上五千精壮?”夏侯渊道:“陈留张邈与丞相有约在先,联兵清剿水匪,我纵然带着五千精壮也可以自由出入陈留郡吧。”

  凌嵘就笑了起来。

  张辽吸溜了一声,惊道:“妙才想做什么?截击渡河的袁军?”

  夏侯渊望向李轨,杀气腾腾地说:“截杀袁军于渡河时,吕奉先破梁国,与刘备、陶谦分取兖州,则黄河以南不复再属袁绍,中原之势必将大变。”

  李轨倒吸了一口凉气:

  从并州出兵打袁绍,没有公孙瓒的配合几乎是办不到的,但从南面打袁绍,先夺其河南之地,将他的势力压缩在黄河以北、幽州以南、并州以东、大海以西的狭小区域内。

  把他的仇敌们组成南面联盟,从南面压迫他,公孙瓒从被,自己从西,零敲碎打,不出两三年袁绍必然实力大损,到时候他再联合公孙瓒、吕布、刘备等人一拥而上荡平河北,岂不快哉?!

  所以夏侯渊这个计划看似脑洞大开,有些不靠谱,实际却是很有搞头呢。

  等等,这是夏侯渊的主意吗?怎么看着不太像呢。

  正想问个明白,却见凌嵘飘来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于是李轨说:“妙才此计,鬼斧神工,容我三思。”

  打发了夏侯渊和张辽后,不待李轨发问,凌嵘便道:“丞相怎么忘了荀攸了?”

  李轨这才恍然大悟,荀攸现在就在夏侯渊的军中参谋军事呢,这条妙计一定是荀攸给夏侯渊出的,否则妙才将军真未必有这样的妙才。

  李轨道:“原来是公达啊,我前日叫他来府中入阁,他不肯,却跑去了军中给妙才做军师,居然想出了这样的妙计。”

  凌嵘道:“人非圣贤,不在军中,不在上党,只怕想不出这样的妙计来。”

  李轨道:“你说的是,看来这件事你也认为可行。”

  凌嵘道:“既然难免一战,咱们又何须跟他啰嗦,机不可失,望主公决断。”

  李轨遂下了决心。

  要想黑掉袁绍,把河南之地从他手里拿走,用他的土地培养起一个反袁集团,单靠军事手段是不行的,还得另外做一些铺垫。

  首先得把袁绍的潜在仇敌找出来,

  陶谦?

  刘备?

  张邈?

  都可以是,陶谦经常被袁绍欺负,心里肯定恨死了,只是他年迈懦弱,争执不得,只要帮他克服内心的恐惧,给他一个希望,老人一定会哼唱着“最美不过夕阳红”再立功业。

  刘备,虚伪且野心勃勃,早前在沛县被袁绍大将颜良好一顿胖揍,好不容易到手的根据地硬是被袁绍抢了去,他这个沛国相心里一定窝着火吧。

  黑掉袁绍,不仅能报仇雪恨,那大片的土地和海量的美女……

  他就能不心动?

  还有张邈,李轨把从曹操手里夺来的陈留郡城和南面的几个县都送给了他,袁绍却趁其南下之机霸占了长垣、酸枣、平丘三个县,至今也不还给他。

  当年被曹操赶出陈留郡城后,张邈就在长垣县居住,多年经营,对那地方感情深着呢,甚至他的爱妻死后也葬在那里,袁绍如此欺负他,张邈心里的恨可想而知。

  如果李轨在东郡击败了袁军主力,给他一个收复失地的机会,张邈能无动于衷?

  他一定跳起来干翻袁本初!

  至于张绣,李轨没指望他出什么力,不过只要他肯出力,金帛、美女是少不了他的。

  丞相做事,公平公道,赏罚分明,童叟无欺。

  计议已定,李轨就渡河来到了陈留郡。

  李轨随行只有卫兵一千,不过夏侯渊却带着五千精锐屯驻在边界上,而更远一点还有赵云的万余精甲屯扎。

  张邈出城迎接,刘备也跟着来了,穿着国相的袍服,而身后的关羽和张飞则都穿着将军的袍服。

  国家体制,郡国并行,国跟郡是平级的,国相就相当于太守,地位比将军略低,虽然这些杂号将军论实权并不如太守。

  看得出刘备早就厌恶了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很重视沛国相这个职位,为此宁肯不要那个什么狗屁将军。

  张邈是东道主,且是资深老吏,李轨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早早的下马来见礼,与张邈寒暄之后,刘备上前跪拜,国相拜丞相,于礼制上没有任何问题。

  但问题是二人此前结拜过,刘备是李轨的大哥,这就有些让人难为情了。

  不过刘备毫不在乎,施礼的时候态度十分恭敬,礼数也十分规范。

  反观他身后的三个人就有些不像话了。

  张飞自持是李轨的二哥,压根就没想过要跪拜,后见大哥刘备跪了就有些尴尬,那面部表情甭提多丰富。

  关羽则两眼朝天,手抚长髯,起初根本没把李轨放在眼里。不过刘备和三弟都跪了,他也不好做泥塑,于是行了个军礼。甲胄在身可以不跪拜,行军礼当然也是可以的。

  刘备的首席谋士刘德然则拱手为礼,拱手礼用在平辈之间,他这是倚老卖老不承认李轨这个丞相啊。

  李轨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忙上前拜还回去,口中说道:“兄长万不可如此。”

  刘备依然十分恭敬地说:“兄弟乃是私分,丞相辅佐天子,分理阴阳,国之栋梁,百官魁首,备安敢失礼。”

  李轨道:“人伦兄弟不可废,大哥如此说,折煞小弟了。”

  张飞听了这话,哈哈一笑,道:“我就说嘛,老三当了丞相也不会变心,兄弟就是兄弟,兄弟是要做一辈子的。哈哈。好兄弟,你做了丞相,也不晓得提携提携哥哥,让俺至今还做个有名无实的狗屁将军。”

  李轨道:“二哥讨黄巾,平贼乱,镇守地方,安抚百姓,功劳甚大,当授太守之位。”

  张飞笑道:“太守就算了,俺知道俺不是那块料,还是让俺当个狗屁将军守着大哥吧。”

  众人一笑,张邈为李轨引荐了吕布使者陈宫,袁绍的使者田丰,袁术的使者陈兰,陶谦的使者糜竺,刘表的使者蒯良,张绣的使者梁鸿。李轨一看,心中暗骂,尼玛,老子的号召力就这么弱吗,使者一大堆,真神一个都不现身,这分明是瞧不起自己嘛。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这帮货,这年头不比后世,大佬们个个都有私人飞机,来去方便,这年头走个路实在是作孽,那个难就别提了,辛苦不说还不安全。

  吕布虽然离得近,但他在打仗,总不能跟袁绍说我请个假去陈留开会吧。

  李轨这次搞这么大场面,邀请大家来是为了化解袁吕两家的争端,所以表面的功夫还是要做的,而且要认真做。

  既然两个当事人都没来,那就由各自的代表田丰和陈宫一起辩论一下吧。

  受害方辩手陈宫,请你陈述一下你们出兵的理由。

  陈宫:“……”

  吵了一天嘴,谁也说服不了谁。

  晚上张邈设宴,为双方辩手补充能量,顺便犒劳一下陪坐的各位使臣,席间这第一杯酒当然要敬给尊敬的大汉丞相李轨同志。

  您不辞辛苦的来我们陈留这种小地方,现场办公协调地方矛盾,实在是太伟大了。

  喝完酒,欣赏完歌舞,张邈根据各人喜好安排了不同的节目。

  第一晚,风平浪静。

  第二天,双手辩手继续辩论,各家使者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明里劝和,暗中拱火。

  晚上东道主继续好酒好菜伺候着。

  酒足饭饱后,众人没有再像第一晚那样闲着,而是开始四处走动。

  都是邻居嘛,平日工作忙,天各一方,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互相走动走动联络一下感情也无可厚非。

  陈宫来拜访李轨,第一天晚上他就要来,李轨没同意,这让陈宫有些着急,吕本跟袁绍的战事并不顺利,这个时候李轨可不能撒手不管啊。

  李轨道:“你要我管,就不要隐瞒我,梁国那边战况究竟怎样了,奉先那边又是个什么情况,你都得一五一十的告诉我。”

  陈宫道:“奉先不听我劝,跟袁绍开战,豫州的底细您是知道的,除非速战速决,否则必输无疑。豫州若是输了,丞相的布局岂不是白费了吗?”

  李轨嘿道:“我的布局,奉先几时又放在心上了?”

  陈宫道:“奉先纵然有错,丞相也不能弃之不顾啊。奉先若败,豫州必为袁绍所吞,于丞相也未必有利。”

  后面这话说的很硬,有些威胁的意思。

  李轨道:“你要我帮,也得奉先答应才行。”

  陈宫大礼参拜道:“奉先已经知错,今日若非军务缠身必亲自来向丞相请罪,陈宫叩请丞相不念旧恶,拉豫州一把吧。”

  李轨叹了口气,扶陈宫起身,道:“我也知奉先的脾气,让你受委屈啦。”

  李轨道:“而今袁绍势大,各镇诸侯畏惧其强都持观望态度,若要我救奉先,需得答应我几件事。”

  陈宫道:“请丞相示下。”

  李轨道:“其一,梁国之战,奉先必须全力以赴,绝不可藏私。”

  陈宫道:“这是自然,奉先性格刚硬,岂肯服输。”

  李轨道:“这其二,他日破袁绍后,奉先可北上取兖州,但不得再攻张绣。”

  陈宫道:“丞相取颍川,豫州必出兵协助。”

  李轨满意地点点头,对陈宫说:“这第三嘛,将来顺风顺水时,还要靠先生多多劝说奉先,以大局为重,凡事不要急躁。”

  陈宫一时未能明白,但还是答应了。

  (本章完)

  

  

  Ps:书友们,我是楼枯.QD,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