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第140章 蛇吞象 上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楼枯.QD 6039 2023-02-18 10:27

  朝廷那边刚刚消停,曹操这边就又闹了起来,夏季酷暑刚刚结束,曹军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四面出击,疯狂进攻。不仅如此,情报机构还侦测到曹操似乎已经痊愈,各个战场上都出现了类似曹操的身影。

  曹军的猛烈攻势让各路诸侯十分错愕,人们纷纷揣测曹操是不是痊愈了,积威之下,胆怯的如刘表已经开始收缩兵力,悄悄地从汝南退了出去。

  其他两路袁术和陶谦虽然没被吓破胆,但态度也明显消极起来。

  各路中唯有袁绍仍然表现勇猛。

  在吞并梁国之后,又占据了沛国北部的几个县,把刘备哥三打的狼狈鼠窜。

  各路诸侯中李轨的表现最为诡异,他现在按兵不动。

  与他对峙的夏侯惇也不甚积极。

  诸将不解其意,问李轨为何不迎头痛击夏侯惇,打出自己的威风来,好在将来曹操死后收编他的势力。

  李轨道:“夏侯惇已经被我们打过,我军实力他心知肚明。其次,曹操麾下的这些人好歹也风光过,要他们低头求和,就得照顾他们的面子,你不能把他们打的像狗一样跪在你面前求饶。他们是人,堂堂男儿,不该受此羞辱。”

  李轨的判断是基于准确的内部情报,他的情报来源于曹操集团最高核心的内部。

  秋凉赶走了溽暑,却未能给曹操带来好运。

  入秋之后,他病入膏肓,这次疯狂的举动是他有生之年最后策划的一次大行动,他在为自己的部下寻找将来。

  他本是一个胸怀大志的盖世英才,但天不假时,一场自讨的横祸夺走了他全部的希望。他挣扎过,但理智却劝告他认命。他现在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几万追随的部属。

  天下大乱,他返回家乡募兵,他们舍弃一切追随他,这些年筚路蓝缕,一路艰辛,他们忠贞不弃,从无怨言。

  他们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也曾承诺要带着他们登上人生的巅峰。

  去享受荣华富贵,去享受青史留名,去享受建功立业、实现自我的乐趣。

  但是现在,他食言了,他只能遗憾地跟他的追随者们道别了。

  建安二年秋十月,大汉建威将军、汝南太守、关内侯曹操在上蔡病逝。

  曹操死后秘不发丧,但消息还是走漏了一些。

  各镇诸侯倾力攻击,曹军陷入绝境。

  眼看一切都将提前结束,偏偏这个时候李轨却病倒了。

  他是装病,他若不装病,他就不能不带头攻曹。

  没办法,谁让他是这场盛宴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呢。

  李轨的野心已经不是攻下几座城,斩几个将那么简单了。

  他要的是全盘接收曹操的遗产。

  这是一个被意外谋害的枭雄,他拥有一个堪称奢华的文官和武将团队。

  只要他的运气稍稍好一点,活的稍稍长一点,这历史只怕就得由他来书写了。

  橄榄枝已经伸了出去,李轨诚意十足,但对方是否肯接受,他却心里没底。

  上蔡,曹操的棺椁前。

  曹仁和荀彧对坐无语。

  棺椁里并非曹操的真正尸体,曹操不是诈死,他临死前授权许褚全权处置他的身后事,他的尸身究竟埋在何处,除了许褚没人知道。

  即便是他最信赖的荀彧、曹仁也不知道。

  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曹操的确是死了,他们可以对下隐瞒他的死讯,却无法对外隐瞒他的死。

  曹操的雄才大略,岂是随便能模仿的。

  没有他的庇护,他们是扛不过这一劫的。

  所以,荀彧说服曹仁派人把夏侯惇请回来。

  现在,曹操最得力最信赖的助手坐在了一起。

  “吕布那厮昨日打破了沈亭,杀了周儒,坑了我三百将士,今晨平舆的东城又一度被他攻陷,得亏于禁不是孬种。”

  曹操临死前让曹仁领军,他现在是曹军的最高军事首长。

  曹仁很有才干,但他的运气实在不好,接手的这个烂摊子就算曹操活过来也很难收拾,而他显然没有族兄的那般雄才大略。

  世子曹仁在阳安县南郊的道亭之战中失踪了,此刻生死不知。

  所以军中文武早已把他当做当家人了。

  千钧重担压在肩上,曹仁感到心力交瘁。

  他向荀彧诉苦,向他讨教,言听计从,虽然如此,他仍然感到胸闷、心焦。

  荀彧是曹操生前最信赖、最敬重的谋士,但在曹操临死前却遗命曹仁杀掉他。

  曹仁没有执行,他不是背叛曹操,相反他是看透了曹操的真实用意。

  荀彧是个操守极好极忠贞的人,曹操一死,他绝不会再为他人效力,这很容易遭致杀身之祸,曹操遗命哪是杀他,是在保护他呀。

  所以曹仁不仅没有杀荀彧,反而在曹仁失踪后奉其为师,对他是言听计从。

  “子孝,真的已经没有退路了吗?”

  夏侯惇领军在外,对整体情况不及曹仁了解,所以还抱有一丝幻想。

  曹仁望着他,没有说话。

  夏侯惇就叹了口气,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时局很不利,世子又渺无踪迹,我必须为世子将来东山再起留一点火种。”

  夏侯惇当然知道,曹仁请他回来是想听听他的意见。

  但他并没有一开始就表露自己的态度,反而询问曹仁对几镇诸侯的态度。

  曹仁沉思了一下,如实说道:“袁术刚愎自用,暴躁,多疑,难成大事;刘表、陶谦老朽,庸懦,不足为虑;张绣与我有血海深仇,且此人心胸狭小,睚眦必报,前番子廉只是随主公去了一趟,他居然要用五百车粮草换子廉的性命,如此小人,岂可托付?至于张邈,他势单力孤,自己还指着袁绍过活,也难以指靠。”

  说到这荀彧忽然插话问夏侯惇:“元让与李轨相持多日,对此人印象如何?”

  夏侯惇道:“论雄才大略,不如主公远甚,然,其势已成,恐难抗衡。”

  荀彧道:“李轨占据地盘虽广,但除太原、上党,多是贫瘠之地,或刚刚经历战火,民生凋敝,钱粮寡少。反观袁本初,四世三公,名重四海,又占据冀州半壁、青州、兖州,麾下谋臣如云,良将似星,健儿不下十万,难道还比不过李轨?”

  夏侯惇道:“今春闹瘟疫,也曾波及袁绍。他为了自家安稳,将患病士卒一千二百人尽数坑杀,又尽杀附近百姓,夷灭村落数百。此等自私凶残之人,何足托付?”

  曹仁闻言默默无语,今春他也染了瘟疫,若非李轨给的药方,只怕难以活命。

  但他是一军之主,轻易不好表态。

  荀彧道:“军中念李轨活命之恩者甚多,人心向他。但为大将者,切不可为此小恩小惠所迷惑。主公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未竟之业当由世子来完成。我看还是先找到世子再说。”

  夏侯惇道:“文若此言差矣,主公立志扫平天下,匡扶汉室,今不幸撒手离我们而去。我们自当继承主公的遗志。扫平天下,匡扶汉室。世子又岂可违背?”

  荀彧道:“话虽如此,如此大事也当由世子来裁决。”

  夏侯惇道:“世子失踪,左右已经寻了两个月,至今杳无音讯!难道我们还要再寻个一两个月?”

  荀彧道:“然事关重大,还需慎重。”

  曹仁道:“哎呀,二位就莫要做口舌之争了。军中已经开始断粮了,就算拆东补西,也不过再坚持十日,十日之后,援军在哪?主公临终前委我以重任,我不敢推脱。我明日就启程去见李轨,拼得一身剐,也不敢辜负了主公对我的重托呀。”

  夏侯惇和荀彧闻言大惊,急忙起身相权。

  荀彧道:“主帅怎能轻身涉险,砧板上争荣辱,当由我去!”

  夏侯惇道:“二位一文一武,三军的主心骨,都未可轻动,此事当请孝先出马周旋。”

  曹仁以为有理,立即请毛玠前来商议。

  毛玠道:“此事大不易,一旦泄露,大事去矣。”

  荀彧道:“如此机密怎会泄露呢?”

  毛玠道:“往来走动,如何能不泄露?”

  荀彧倒吸了一口凉气。

  曹仁笑道:“二位就不要这么打哑谜了。孝先此去,有全权,我等荣辱皆拜托了。”

  毛玠面色一凛,拜道:“定不辱使命。”

  (本章完)

  

  

  Ps:书友们,我是楼枯.QD,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