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的郎,我做主

章节目录 公主凶猛· 第86章 进宫

我的郎,我做主 栗十三 5969 2023-02-16 19:35

  酒足饭饱,刚过午时,荣华没急着走,又坐一会儿,多跟罗掌柜要了几个福满楼的招牌菜,用食盒装了,再拎两壶猴儿酒,才坐了车,进了宫去。

  乾清宫里,虽然早就到了午膳时间,但皇帝依旧手握朱笔,专注的批阅着成堆的奏章,完全没有要停下来歇一会儿的意思。

  “皇上,是时候该用午膳了。”眼看着时候不早,侍立在旁边的冯春冯公公瞅了时机,小声提醒一句。

  皇帝头也没抬一下,手里的朱笔也不停,只淡淡道了一声:“等等。”

  这都已经是第几回“等等”了?冯公公却也是无奈,前后伺候了两位帝王,两父子都是一个德性,一做起事来就浑然忘我,什么都不记得了,而在这忘我程度上,如今的正德皇帝要比先头的圣德皇帝还要更胜一筹。这种时候,也就只有那位小公主才能劝得动皇帝了,小公主已经两天没回宫来了,也不知道今天会不会过来?冯春有些期盼的向殿外看了一眼,意外看到一脑袋在门口探进探出张望,立刻忍不住咧嘴笑了。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到了乾清宫门口,荣华没有立刻进门,躲在外头探了探里头静谧的好似有些凝重的气氛,对发现她的冯公公指指皇帝比划了一个吃饭的手势:皇帝哥哥还没吃饭?

  冯公公苦着脸摇摇头:没有。

  荣华皱了眉:怎么不叫他?熬坏了身子怎么办?

  叫了,没用啊,就靠公主了。冯公公哭丧着脸,对着荣华不住作揖,结果动作幅度太大,让皇帝发觉了。

  皇帝歪头奇怪的看着冯公公诡异的举动,还以为他魔怔了,再转头一看殿外,立刻忍不住弯唇笑了,一直执在手中不肯放下的朱笔也放下了。

  “来了就进来,鬼鬼祟祟在外头干什么呢?”他忍了笑,假装生气的沉声训斥,可惜,没收住,说到最后,尾音微微挑了起来,一听就知道是含着笑呢。

  荣华一手拎着沉甸甸的食盒,一手提着两壶酒,笑嘻嘻的进了殿:“我那不是怕扰了皇帝哥哥看奏章,挨皇帝哥哥骂嘛。”

  皇帝嗔笑着瞪了她一眼:“从小到大,你扰朕看奏章的时候还少吗?朕什么时候骂过你了?铨”

  荣华不好意思的嘿嘿笑着吐了吐舌头,不说话了。

  皇帝见她拎了那么重的东西走路都难,忙让冯公公过去帮忙:“这么沉的东西怎么自个儿拎进来了?”

  “你这儿不是不让人随便进嘛。”荣华说着,将食盒给了冯公公,酒壶还是自己提着,贼兮兮的笑着给皇帝示意了一下,“给皇帝哥哥捎来的好东西哦……”

  皇帝见着,眼睛也亮了:“福满楼的猴儿酒?”

  荣华得意的笑着点点头:“还有皇帝哥哥喜欢的小菜儿也一并捎来了。”

  “那就传膳吧。”皇帝吩咐了冯公公,转头又问荣华,“吃过了?”

  “嗯。”荣华摸摸肚子,“不过刚才过来的时候已经消了一点儿食了,还可以再陪皇帝哥哥吃一点。”

  皇帝本来就不喜欢一个人用膳,笑着摸摸她的头,没有拒绝:“不要勉强,别到时候吃撑了肚子疼,跟朕哭鼻子。”

  荣华笑嘻嘻搂了他的胳膊:“那怎么会,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两人虽是兄妹,实则感情上更似父女。许锦嬛过世后没过两年,先帝便驾崩了,当时还是太子的皇帝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新君。新帝登基,已由皇后升格为太后的萧氏以及一些朝臣们都认为,荣华和暮朝兄妹不该在继续住在乾清宫了,按萧太后的意思是要亲自教养这两个孩子,皇帝力排众议,仍然坚持将他们留在了乾清宫,直到他们十二岁,暮朝被送去了荆州进水师历练,荣华则从皇帝那儿讨了恩旨,提前出宫立了府,本来按照越国的规矩,公主是要成亲之后才能出宫立府的。不过因为荣华年纪尚小,皇帝并没有立刻允她出宫单独居住,又将她在乾清宫留了两年,并让小柔嘉也搬了去乾清宫与她一块儿住,免得她一个人寂寞,两年后,荣华才正式搬去靠近皇城的公主府住的,时不时的也会回宫住一阵,不论是乾清宫还是长乐宫,她的房间始终打扫的干干净净,只要她想,随时都能住下。

  西侧殿内,午膳很快就准备好了,大大的桌子摆的满满当当。

  今个儿,荣华抢了冯公公的差事,亲自替皇帝试菜。

  “这个不错,这个也不错,还有这个……”

  半桌菜没试完,她就败下阵来,撑了,就算一道菜只吃一口,也不是她那小胃可以容纳的,更何况,她还是吃了来的。于是,乖乖将差事交还给了冯公公,她抱了盏小酒,规规矩矩坐到皇帝身边,陪他说话了。

  “听说今个儿你把三驸马挂东市口的牌楼上了?”皇帝呷了口酒,看了荣华一眼问。

  “皇帝哥哥这么快就知道了?”荣华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看着皇帝问,“不会是已经有哪个御史老头跟皇帝哥哥上了奏章,要弹劾我了吧?”

  看着她兴奋的小模样,皇帝是又好气又好笑,忍不住抬手在她脑门上轻轻敲了一下:“乐什么?被人弹劾很高兴吗?那可是个大麻烦。”

  荣华笑呵呵的完全不以为意:“不是有皇帝哥哥在嘛,我有什么好担心的。”那些御史老头不出来蹦跶那才要担心了,戏台子都搭了,唱戏的不登台,那不是白费劲儿了。

  “但朕不可能时时刻刻护着你啊。”皇帝皱眉看着她,很是担忧,就算是在宫里,他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护着她,更何况她现在成天野在宫外,小小年纪已经遭了几次暗杀了,就算他往她身边添了足够的人手,不在眼皮子底下总是不能安心,要是她有个什么意外,让他以后下去了怎么跟阿嬛交代?

  荣华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安慰他:“皇帝哥哥你就放心好了,你派了那么多人给我,还有美人娘的人在我身边护着我,不会有事的。”

  皇帝其实很想让她再住回宫里来的,放在眼皮子底下总能安心些,只是想到若是回了宫,她身边怕是放不了那么多人了,指不定会不会更危险了,便打消了念头,只再次郑重嘱咐她:“千万小心些。”

  “嗯。”荣华认真答应了。

  “接下来的事你也别管了,交给朕就行了。”

  “好。”

  “对了,”皇帝忽然想到三公主,问荣华,“宁华那边,该说的,你可都跟她说了?”

  “说是说了……”荣华嘴角一抽,面上的表情怪异起来。

  皇帝见状皱了眉:“怎么啦?”

  荣华迟疑了一下,说:“三姐姐说她生是秦家的人,死是秦家的鬼呢……”说着,便将在福满楼与三公主说的话一五一十都告诉给了他听。

  皇帝气的脸色发青,“啪”的狠狠将手里的筷子拍在了桌子上:“她是脑子被门挤了吗?都已经被折腾成那样了,还不知道清醒清醒……”

  那可不是,肯定是被门挤了。荣华直点头,表示认同。

  原本还想缓两天,这会儿皇帝却是有些等不及了,立刻吩咐了冯公公:“冯春,马上使人去将三公主给朕叫进宫来。”不管她愿不愿意,都非要和离不可,这门亲事是不能作数了。想他堂堂越国皇帝,若连自己的妹妹都护不住,任她被人欺负,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皇家尊严何在?绝对不能就这么算了。

  荣华不反对,却是有些担心:“这么急,会不会打草惊蛇了?”

  皇帝心中有数:“朕会安排好的,反正这次的事绝对不会善了就是了。”说着,他便又念起那秦家,顿时一肚子的火,“那秦家也实在可恨,竟然如此胆大,他们当真以为能一直瞒住朕嘛。”

  “那还不是因为他们有靠山嘛。”荣华凉凉吐出一句。

  皇帝听着,心头一堵,一脸黯然,闷闷的喝着酒,不说话了。

  荣华顿时也不吱声了,只忍不住在心里头怨起了先帝。都怪当初皇上爹爹太操之过急了,那么轻易就封了姒甯做皇太孙,让他成了名正言顺的储君。都流着萧氏的血脉,相比早就对奉国公府萧家起了戒心的皇帝哥哥,姒甯理所当然的成了萧家新的拥立对象,而且名正言顺,毕竟已经是太子了嘛,还是先帝亲封的,只要不出什么大岔子,姒甯的太子之位牢牢的,就算皇帝哥哥不满意这个储君,一来,要顾忌着先帝,二来,他的子嗣里头绩优的实在不多,不是身子羸弱,就是资质平庸,能撑得住的大场面还就只有这一个,想换储君还要三思而后行。虽说她家皇帝哥哥现在还年轻力壮,可现在的后宫是萧家女人的天下,想再要个新皇子不难,可若想要个身体康健、能成才的,就可就不止要费一点两点的心思了。现在的朝堂上,属于奉国公那一派的已占了多半,以致皇帝哥哥现在做起事来处处掣肘,她的外祖父许衡虽然还在,且依旧坐着丞相之位,可因着她的小姨母许成姝最后还是嫁了吴王,令他现在的身份极为尴尬,一旦朝堂上要做什么重大决议,总会被萧氏那一派的人质疑动机,令皇帝哥哥少了有力的支持。许衡好几次都想要致仕,都被皇帝哥哥挽留住了。反正暂时也没得用、可用的人,何必空出来便宜别人。

  “荣华,朕想将暮朝叫回来。”皇帝突然说,“他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该回来替朕分分忧了。”

  荣华不反对,点点头:“嗯,那就叫回来吧。”是该回来了,她也有些年没见着他了,不知道变没变模样。

  心里头揣着事,皇帝饭也没好好吃,喝了一通闷酒,就醉倒了。

  荣华只好和冯公公一起先将他扶了去歇下,又帮他将那些还没来不及看的成堆的奏章分门别类收拾好,见他还没有醒,才跟冯公公知会了一声,先行一步出宫去了。

  毕竟是从小住的地方,也不用小太监领着,荣华就带着金花银花一边慢慢散着步,一边乾天门去了,走到半路的时候,突然看到前头缓步过来一窈窕女子,一身白衣胜雪,一头漂亮的乌发上只插了一根简单的玉簪,白纱蒙着面,只露出一双妩媚的狐狸眼,里头不复从前那晶亮飞扬的光芒,只余一片黯然和数不尽的愁绪。

  荣华脚下的步子一顿,目不转睛盯着她看了片刻,无奈的叹了一声,才继续上前,迎到她跟前,露出抹淡淡的笑,道:“昌平姐姐又是来寻我的?”

  昌平公主漂亮的狐狸眼里终于闪过道光芒,是被识破了意图的那种羞恼:“谁说我来是找你的?我不过是散步正好经过这里而已。”曾经的清越嗓音不在,至于一把低哑的仿佛破锣似的嗓音。

  十年前,就在她家美人娘出殡后没过半年,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烧毁了整个华阳宫,贤妃和八皇子,以及数十名宫女内侍一起葬身了火海,只昌平公主一个人活了下来……或许还有一个人也活了下来,只是寻不着证据。可怜昌平公主人虽活了下来,漂亮的脸蛋却被火撩了,惨不忍睹,一把嗓子也毁了。本是花一样的年纪,她却过得人不人,鬼不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